<cite id="xkmr4"></cite>
  • <dd id="xkmr4"><big id="xkmr4"></big></dd>

      <tbody id="xkmr4"><pre id="xkmr4"></pre></tbody>

      <rp id="xkmr4"><acronym id="xkmr4"><u id="xkmr4"></u></acronym></rp><button id="xkmr4"><object id="xkmr4"></object></button>
      <rp id="xkmr4"></rp>
    1. 經濟導報    原創    山東    公司    金融    山東國資    智庫    鷹眼IPO    熱點    好品山東    證券    消費    樓市
      山東財經網 >> 智庫
      智庫·區域經濟| 走差異化高質量發展道路,擺脫路徑依賴,實現創新發展
      來源:大眾報業·經濟導報   加入時間:2023-9-19 5:28:51  
        縣域經濟是連接城市經濟與鄉村經濟的重要紐帶,是統籌新型城鎮化建設與鄉村振興的戰略支點。長期以來,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發展,持續加大縣域經濟支持力度,帶動縣域經濟整體實力不斷提升,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。
        2023年上半年山東省經濟強勢復蘇,根據山東省公布的數據,2023年上半年山東省GDP為44125億元,與2022年上半年相比增加了2407.6億元,GDP名義增長5.77%,GDP實際增長6.2%,均高于全國平均增速。
        山東省16個城市2023年上半年全部實現了GDP正增長。青島表現搶眼,上半年GDP高達7508.71億元;其次是濟南,今年上半年GDP達到了5841.31億元。緊隨其后的是煙臺,上半年GDP升至4705.65億元。
        縣域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
        截至2022年,78個縣(市)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.57萬億元、擁有常住人口5478.4萬人,分別占全省的41%和54%。其中,13個縣(市)進入2022年賽迪百強縣榜單,長期位列全國第一陣營。從經濟總量看,膠州、龍口、榮成、鄒城、壽光5個縣級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大關,800億-1000億區間有滕州、平度、招遠、肥城、諸城5市,600億-800億區間8個縣(市)、400億-600億區間19個縣(市)、低于400億的41個縣(市)。從人口規?,11個縣(市)常住人口達到百萬以上,80萬-100萬區間有14個縣(市)、60萬-80萬區間19個縣(市)、40萬-60萬區間28個縣(市)、低于40萬的6個縣(市)。從人均水平看,8個縣(市)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10萬元以上,8萬-10萬區間10個縣(市)、5萬-8萬區間29個縣(市)、5萬元以下31個縣(市)。
        縣域經濟呈現五方面特征
        一是空間差異明顯,經濟大縣東多西少、人口大縣南多北少。地區生產總值前20位縣(市)中,膠東經濟圈13個、魯南經濟圈5個、省會經濟圈2個;常住人口總量前20位縣(市)中,魯南經濟圈10個、膠東經濟圈7個、省會經濟圈3個。
        二是產業特色鮮明,工業強縣數量多、專業功能縣加速崛起。龍口、膠州、榮成、鄒城等11個縣(市)入選中國信通院2022年中國工業百強縣(市),涌現出以膠州為代表的智能家電電子產業集群,以鄒城為代表的礦山裝備智造產業集群,以海陽為代表的航空航天產業集群,以諸城為代表的商用車及零部件產業、現代食品加工產業集群,以廣饒為代表的橡膠輪胎產業集群等。青州、曲阜,商河、蒙陰,滕州、萊陽等一批縣(市)被評為文旅康養強縣、生態文明強縣、現代物流強縣。
        三是農業優勢突出,糧食生產穩步增長、農業品牌走向全國。61個縣(市)被列為產糧大縣,占全省縣域總數的近80%,平度、曹縣、鄆城、齊河、東明等縣(市)糧食產量超過100萬噸。351個農產品被認定為全國地理標志農產品,居全國之首,是國內唯一一個地標農產品數量突破300的省份。培育形成了煙臺蘋果、金鄉大蒜、東阿阿膠、平陰玫瑰等70個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。榮成擁有19個農產品地理標志,居全國縣級市之首。
        四是創新驅動發展,創新能力不斷提升,創新成果加速轉化。以建設創新型縣(市)為抓手,積極培育科技創新平臺,加快先進適用科技成果向縣域轉移轉化,縣域綜合創新能力有效提升。創新型縣(市)數量居全國前列,13個縣(市)入選中國信通院2022年中國創新百強縣(市),壽光、廣饒、桓臺、昌樂、單縣、寧津、諸城、樂陵、齊河等一批縣(市)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縣,壽光、龍口、汶上等10個縣(市)入選全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區試點。
        五是基礎設施完善,互聯互通不斷深入,民生保障持續向好。截至2021年,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7477公里,實現“縣縣通高速”;高鐵通車里程達到2319公里,14個地級市實現高鐵互通,25個縣(市)實現高鐵直達?h域城鎮、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.92萬元和2.05萬元,較2018年分別提高了6342元和4583元,城鄉可支配收入比由2018年的2.1縮小為2021年的1.92;教育、醫療等公共服務均衡化水平明顯提升。
        縣域經濟亟待突破的短板制約
        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,全省縣域經濟仍存在一些亟待突破的短板弱項。比如頭部縣域實力不夠突出,截至2022年,全國共54個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大關的“千億縣”,山東僅5個入圍。比如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,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排名前10位的縣(市)經濟總量為10188億元,排名后10位的縣經濟總量為2041億元,兩者之比為4.99倍;排名首位與末位縣域的地區生產總值之比為8.68:1。比如財政壓力持續增大,縣域財政自給率偏低,嚴重依賴轉移支付;隨著“放管服”改革的不斷推進,財權事權不匹配現象突出。再比如要素制約日益明顯,尤其是面對人口老齡化加速、城市“搶人大戰”背景下,縣域人才吸引力不足和人才流失交織并存,導致企業用工難度和成本普遍上升。
        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
        新形勢下,縣域經濟作為我國糧食生產主力軍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器、生態產品提供地和雙碳戰略重要承載地、城鄉連接節點的地位作用進一步凸顯。應科學把握縣域經濟發展的新方位新特征,立足縣域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,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,“鍛長板”與“補短板”并舉、“育內力”與“借外力”并重,以特色優勢產業為突破口,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,引導縣域融入區域發展戰略,推動縣域經濟加快擺脫路徑依賴、實現創新突破發展。
        一是加強縣域經濟政策支持。著眼糧食安全保障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、推進雙碳戰略、促進充分就業,將縣域經濟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,研究出臺新一輪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支持政策或行動方案,在土地、財政、金融、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。對標中央和山東省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辦法和指標體系,注重總量考核與增量考核相結合,建立適應新發展理念的縣域經濟差異化考核體系,引導縣域走差異化高質量發展道路。
        二是著力培育縣域地標產業集群。引導縣域堅定不移走產業集群發展道路,積極對接全省重點產業鏈,瞄準產業細分領域,強化園區核心引領作用,因地制宜打造縣域特色產業地標。培育新型產業集群發展促進機構,推動成立行業協會、產業聯盟,強化在產業鏈協同、集約化采購、招商引資、品牌打造等方面內部協作,避免同質化無序競爭,培育產業集群利益共同體。探索產業集群品牌培育、保護、運用和管理的新路徑新模式,培育一批縣域產業集群品牌。
        三是加快推進縣域數字化轉型。數字經濟有利于打破地理時空限制,提升縣域實時信息連接和跨域協同能力,帶動縣域更好更快地融入新發展格局、全國統一大市場。在5G網絡、光纖網絡、物聯網、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,加大對縣及縣以下支持力度,優先支持工業園區優質覆蓋,破除城鄉數字鴻溝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,精選數字化轉型服務機構,推廣智能制造顧問制度,建立“數字診所”“數字工坊”,為縣域企業免費提供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。
        四是破解縣域創新發展瓶頸。與大中城市相比,縣域處于創新鏈條的末端,科技、人才等創新資源要素集聚難。必須樹立協同創新理念,靈活吸引利用外部創新要素,破解縣域創新最后“一公里”。借鑒長三角區域“創新飛地”模式,省市縣聯動建設一批創新飛地,探索“研發孵化在外地、產業化在縣域”的逆向創新模式,推動區域創新資源與縣域產業結構的優勢互補。鼓勵縣域因地制宜探索“不求所有、但求所用”的模式,柔性利用外部人才和創新資源。
        五是推動縣域開放融合發展。面對我國區域經濟結構的深刻變化,中心城市、都市圈、城市群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?h域必須做好借力借勢的文章,加快融入中心城市、都市圈發展戰略,積極承接產業轉移,大力開拓國內國際市場。結合山東半島城市群和濟南都市圈、青島都市圈發展戰略的實施,以交通廊道為突破,以產業協作為核心,促進人才、科技、資金及公共服務資源向周邊延伸,輻射帶動縣域經濟發展,培育一批經濟強縣。推進跨縣域融合互動,協同打造產業集群、承接產業轉移,打造縣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。
        作者簡介
        王安,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區域經濟所所長、副研究員,山東省智庫決策咨詢專家、軟科學青年專家。


      編輯:史飛雪

      [山東財經網聲明]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經濟導報·山東財經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經濟導報·山東財經網。經濟導報·山東財經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,任何組織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,敬請注明出處和作者,違者必究!。凡本網注明來源非經濟導報·山東財經網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,更好地服務讀者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,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,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,可與本網聯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30日內進行。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新聞推薦
       
      ·> 激發創業活力!山東11部門出臺“創業齊魯十大推進行動”
      ·> 40多家山東老字號組團拓上海及長三角市場 意向訂單5000余萬元
      ·> 山東能源一“蒙電入魯”大型風電項目開工,預計年底建成發電
      ·> 親子游、民宿游、鄉村游......山東文旅打造高品質產品和慢生活方式
      ·>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研究人才工作、深化改革等事項
      ·> 12年從無到有,山東短道速滑躋身全國一流
      ·> 山東臨沂沂南縣供電公司深化政企協同機制,助力客戶提升“獲得電力”水平
      ·> 配置型外資加速流入 “白馬藍籌”獲關注
      Copyright @ 山東財經網   地址:濟南市濼源大街2號 大眾傳媒大廈F24

      郵編:250014    電子郵箱:sdenews@126.com

      備案號:魯ICP備09023866-44號 魯新網備案號:201000112

     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31-85196503 郵箱:sdenews@126.com

       

      一个人在线观看的www免费视频,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,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免费_大全
      <cite id="xkmr4"></cite>
    2. <dd id="xkmr4"><big id="xkmr4"></big></dd>

        <tbody id="xkmr4"><pre id="xkmr4"></pre></tbody>

        <rp id="xkmr4"><acronym id="xkmr4"><u id="xkmr4"></u></acronym></rp><button id="xkmr4"><object id="xkmr4"></object></button>
        <rp id="xkmr4"></rp>